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文学与传媒学院

发布者:学生工作处后台管理发布时间:2024-11-12浏览次数:20

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安排,为深入推进二级学院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01

学院简介

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前身是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创建于1958年,是建校伊始即设置的系科之一。六十多年来,学院的内涵和外延建设均取得了长足发展。2002年,中文系实现了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变。2008年,更名为汉语言文学院。2012年初,正式定名为文学与传媒学院。60余年的沧桑历程,60余年的办学积淀,60余年的优良传统,成就了现在的文学与传媒学院。

1.泰安师范专科学校正门

2.文学与传媒学院历史沿革

以特色谋发展,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布局。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以乡村师范教育和卓越文旅传媒人才为办学特色,已基本形成中文为主体、师范教育与新文科为两翼的总体建设布局。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山东省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也是泰山学院的品牌专业,2018年成为我省首批招收公费师范生的专业,2020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2017年,与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2022年与山东国欣文旅集团合作共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融媒体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新文科专业,2022年开始招生。


3.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办学历程

文传学院目前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外国文学教研室、文艺理论教研室、汉语教研室、写作与教法教研室、传媒教研室等七个教研室;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明清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市级社科研究基地--泰山文学研究基地,校级研究基地--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机构。

4. 泰山学院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5.文学与传媒学院教职工职称与学历结构示意图

学院现拥有一支在年龄、职称、学历、学缘诸方面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5人,硕士学位者35人,另有外聘兼职教授9人。3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0余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校“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5人被评为校“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1人为学校“1958人才工程”“领军人才”,2人为“青年才俊”。教师中有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5人次,二等奖4人次,蝉联校级各类教学比赛一等奖。

6.省级课程建设成果

教学资源建设卓有成效。学院拥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成人教育特色课程1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大学语文》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教材,课程上线省联盟课程平台18门。

7.《大学语文》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教材

科研、教研成果丰硕。现有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21项,市厅级教科研项目85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4项,市厅级科研成果获奖39项,校级科研成果获奖32项;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72篇,学术专著39部。

8-1.省部级以上项目



8-2.省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




02

办学特色

特色一:构建专业融合型发展建设模式

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三大学科为支撑,探索构建专业融合型发展建设模式,形成了以中文为主体,两大传媒专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专业融合发展模式。

9. “一体两翼式”专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1.专业学科融合:“中文+传媒”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相互融合:师范专业中增加非师范专业、传媒专业等非师范课程,如秘书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汉语言非师范专业增加师范专业和传媒专业的课程,如教师语言、语文课件制作。

网络新媒体和广播电视编导等传媒专业中也开设中国文学经典选读、外国文学作品选读等中文类课程,以夯实学生人文素养,助力学生行稳致远,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则选修新闻摄影等传媒类课程,拓展应用能力。

2.专业学科与行业产业融合:“基础教育+”“文旅产业+”

对接基础教育的主要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强调学科基本知识和教师技能的培养;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也增设了相关培养环节,将来也可以胜任教育工作。但是,建议学校统筹安排非师范类的实习工作,可以让有意愿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真正在教师岗位中得到锻炼。

对接文旅产业的主要是网络新媒体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两者都定位在文旅传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都在文旅行业。

3.师资融合

课程的融合性决定了师资队伍的融合性。在学院内部,中文和传媒专业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有很强的融合性。比如播音专业的教师担任普通话和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广电专业的老师给中文专业开选修课,中文专业给传媒专业开文化课和写作课等。在学校内部,基于专业特点,我们聘请了信科、旅游、经管等学院的教师兼课;在学校外部,企业、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都有任课。

10.专业发展“三融合”

4.课堂融合

学院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比如“岱蕾文学社”、 “探索话剧团”开展的一些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的延展,融合了不同专业的实践。20192月探索话剧团排演的大型情景剧“旗帜高高飘扬”,在泰山大剧院上演两场,受到了市委、省武警总队的表扬;2022年打造的舞台剧“雨花台”登上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5.产教研融合

学院目前对接了国欣文旅产业学院和1个校企合作专业。目前已在教学、实践实训、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较好合作。但是,产业学院一直是学院的短板,目前还在探索阶段。

如何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合作科研、教学,实现灵活办学、校企双赢,这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特色二:科研成果反哺深化教学改革

1.项目驱动,打造高阶课堂

2019年以来,学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8项,其他各类项目60余项。以科研和教研项目为驱动,开展项目式或案例式教学,打造有挑战度的高阶课堂,引导深度学习。

2.成果转化,设立前沿选修

11.科研反哺教学

近年来,学院发表和出版各类学术论文、专著近百篇(部),获得省高校和市校各类科研成果奖几十项。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转化充实到专业一线,丰富了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充实了学生的综合学习平台。

3.文化引领,培育泰山课程

依托山东省人文社科泰山文化研究基地和泰安市泰山文学研究基地的平台,学院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泰山文化、泰山文学、泰山文献、泰山碑刻文字等研究,科研成果丰硕。一批中青年教师参与泰山文学、文化研究,不但成果丰硕,而且转化为教育资源,反哺教学。在2021年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开设课程《泰山儒学文献专题研究》《泰山碑刻专题研究》《泰山红色故事讲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泰山书写研究》《泰山文学名作赏读》,厚植“勇攀奋进,向善向上”的校园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在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中都搭建了泰山平台课程,将老师们的泰山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滋养心灵,砥砺品行,激发师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引领师生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脚踏实地,敢于担当,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奋斗不息。

特色三:思政融课程 学术育新人

1.课堂专业教学与德育互相渗透

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扛牢责任、锻造品牌,全面推进育人工作。1993年就已在全校率先树立德育品牌。学院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智育与德育紧密结合,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在学校打造的思政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制定《汉语言文学课程思政大纲》。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目前学院拥有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汉语言文学专业为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2.学术研究与德育培养深度融合

学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守“知行并进、以文化人”院训,致力于培育学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及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民族情怀。邀请院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立人讲堂”系列学术讲座,用他们的人生阅历、学术成果砥砺青年学子科研报国、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自202011月启动以来,讲堂反响热烈,成效显著,进一步深化了学术与德育融合,旨在通过高端学术交流,激发学子潜能,塑造新时代优秀人才,续写“立人讲堂”新篇章。


12.“立人讲堂”学术报告会

特色四:深化课堂外延,探索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1.第一课堂: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注重将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完整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体系:第一,翻转课堂。以《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代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学习通、智慧树等学习平台打造精品线上课程,完善线上教学资源。第二,案例教学。传媒专业广泛开展实证性、分析性、模拟性和调研性等多种方式的案例教学,引入行业案例,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第三,实验实训。学院与宁阳县复圣中学、长城中学、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新汶中学、泰安传媒集团、山东文旅传媒集团等单位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13-1.实训基地签约仪式



13-2.实训基地签约仪式

2.第二课堂:拓展与深化的实践平台

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根据专业特点,构建科学、系统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实习研习。本专业学生在一年级进行认知实习,形成对教师教育的专业认知;二年级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观摩见习,回校后进行教育研习,开展校内模拟实习实训,集体备课磨课,举行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达标升级活动;三年级开展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顶岗实习结束后,进行教育研习活动,查缺补漏、反思提升。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可以与中学语文教学无缝对接。第二,学科竞赛。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传媒专业的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榜单赛事。第三,专业实践。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比如“岱蕾文学社”“探索话剧团”开展的一些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展,融合了不同专业的实践。20192月,学院师生倾情打造的泰安市消防支队“泰山卫士”授称九周年主题大型情景剧“让旗帜高高飘扬”在泰山大剧院上演两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22年打造的舞台剧“雨花台”登上了学习强国。

14-1.学生顶岗实习

14-2.学生教育研习

14-3.援疆实习获省级媒体报道

14-4.探索话剧团、岱蕾文学社

14-5.学生参加“让旗帜高高飘扬”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