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坚持“中医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发布者:学生工作处后台管理发布时间:2024-05-15浏览次数:10

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以形成“三全育人”工作合力为目标,注重顶层设计,坚持“中医药+”,探索建立五大协同机制,不断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2023年,学校获评山东省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

一、搭建全员育人平台,加大育人力度

抓好思政队伍主体建设。学校严格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设置专职辅导员,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严格落实相关人事管理和待遇政策。学校通过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年轻教师定期磨课、参加教学比赛以及外出学习培训等,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评选年度“十佳辅导员”,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打造素质能力过硬的思政队伍。学校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开展“师生结对共建党支部”“教研室和班级结对共建”。打造校外育人主体强阵容。学校打造“精勤岐黄”品牌活动,鼓励离退休教师参与学生思政教育,加快推进校院一体化建设,强化家校合作,开展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升网络育人效果,邀请知名校友返校交流,引导学生做好生涯发展规划,不断推动“全员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构筑全过程育人体系,提升育人强度

学校着眼协同联动,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加快构建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等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努力实现有效资源、政策措施、教师精力向育人环节汇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基层党组织具体实施的全过程育人体系。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学校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举办“思政课+中医药”理论大讲堂,用中医药文化丰富思政资源;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用专业思维拓展思政教育。实施中医药文化内核与马克思主义原理融汇工程,融合“大医精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医药+”思政育人新功能。着力加强科研育人。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开展创新创业,推动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全部对学生开放;实施优秀本科生“三进”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进优秀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项目”,激发科研兴趣、培养科研思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校建立实践养成体系,推动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师生一体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打造新时代实践育人精品项目,探索开展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发挥实践育人示范作用。

三、打造全方位育人空间,强化育人效度

学校充分发挥“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优势,坚持把中医药文化和齐鲁文化作为以文育人的重要资源,塑造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品格,打造中医药文化育人“主阵地”;同时融合学校、医院、家庭、社会、网络五维空间育人的合力,丰富育人形式。建设校园文化育人的实体社区,优化育人环境。经过精心培育和建设,学校形象标识系统不断完善,校风、教风、学风、山中医精神等日益深入人心;扁鹊广场、十老园等校园建筑展现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百草园、大医亭成为具有独特中医药内涵的人文景观;“岐黄杯”中医知识竞赛、登山采药、针推之星大赛已经形成传统的大学生文化节品牌活动。守好网络育人新阵地。学校建立起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网络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网络文化传播的各项制度,保障安全、可控、清朗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网络育人效果,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树立规矩意识,正面引导与刚性约束相结合,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完善中医药特色心理健康新模式。学校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